19日,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结束了,总共有393名选手胜出,赢得了109个项目的奖牌。本次比赛反映出了职业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
选手们在9月16日参加了移动机器人项目的比赛。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趋势一:各种各样的新职业前景广阔
从飞机维修、汽车技术、机器人系统集成,到工业4.0、云计算、数字建造,再到花艺、美发、烘焙......进入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的赛场,各种比拼让人眼花缭乱。
新职业比赛项目首次设置,突显出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职业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专业化。
“参赛选手较上届增加了58.2%,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类赛项增加了全媒体运营、互联网营销、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集成电路工程技术等20个。”王晓君,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介绍说,高学历的选手主要集中在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领域,显示出技术技能融合发展的大趋势。
看这个互联网营销比赛,选手们拿着折扇对着手机摄像头炫技。裁判长薛茂云告诉我,传统营销转向数字经济,需要好多人才来支撑,选手们要学会市场分析、直播装修和其他技能。 在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比赛里,大家都特别关注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讲师冯伟,他是个博士哦!他说:“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是国家新宣布的职业,对我来说是个新挑战。” “开设新的比赛类别,对增强新职业人员的社会认可和推动就业创业非常重要。”王晓君说。 家政服务(整理收纳)比赛里,选手们在“房间”里快速整理杂物。谈檀是一家整理收纳服务公司的负责人,她说:“2015年的时候,公司只有我一个人,现在发展到1000多人了,市场需求非常大。我正在参与编写整理收纳的国家职业标准,希望通过比赛,更多人能了解并加入这个职业。” 趋势二:职业教育水平提高,各个领域的人才秀“真功夫” “从这几天的比赛来看,选手的水平明显提高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级工程师宋放之作为数控车项目的裁判长感慨地说。 宋放之说:“天上飞的卫星、飞机,地上跑的高铁、汽车,还有杯子、瓶子等生活用品,都要用数控车床做出模具再加工出来。”现在题目的难度大大增加了,但选手们还是能拿到很高的分数。
在天津港的第二集装箱码头,选手们热火朝天地比拼起了起重设备应用技术项目。他们对着大屏幕和按钮,远程操控着1公里外的岸桥来装载集装箱。选手吴飞来自宁波海港集团,他说:“我之前在现场开岸桥,港口智能化建设越来越快,前年开始就远程操纵岸桥了。远程操作的话就不能同步了解机械的状况,所以对技术要求更高了。”
还有一个趋势是:高技能人才市场紧缺,但未来很有前途
这次大赛吸引了很多公司都来参与。不少公司的负责人特地来现场观看比赛,想找人才。
在涂料行业,要说“三分靠料,七分靠工”,油漆工特别关键,但近些年一直面临人员老化、高技能人才缺乏等问题。立邦产业人才发展中心总经理付俊英连续几天都在场馆里“坐班”,她告诉记者:“上一届比赛我们就带走了一些好选手,这一次好几个分中心的负责人都来了,而且已经跟几个优秀选手确认了合作意向。”
“我们主要关注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和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这两个比赛项目,获奖的选手会享受研发工程师的待遇水平。”山东中德栋梁集团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蒋作栋说。
记者发现,不仅仅是加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和大学合作也越来越紧密。比赛期间,一批企业跟学校签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协议。
看到人才大赛对技能的价值和成就的前景,越来越多的人眼前一亮。哪些参加过比赛的选手都很受欢迎,找工作时都特别热门,大企业基本上都愿意直接录用他们,而且待遇也不错。 “成才的道路并不只有一条,学一门好技术也能让你的人生变得出彩。”刘景凤说道,“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缺口非常大。通过比赛,我们进一步提高了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增强了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度,这一定会鼓励更多的人去学习技能、从事技能工作,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新华社的“新华视点”记者姜琳和白佳丽报道。